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文化新闻

【第11届陇南乞巧女儿节】郦波:晚霞湖畔诵《诗经·蒹葭》 赴23年心灵邀约

 2019/08/02/ 09:56 来源:每日甘肃网 金奉乾 韦德占

郦波与观众进行互动

  中国人血脉里有唐诗宋词的基因

  在互动环节,中小学生及西和风雅诵艺术社老师的现场提问,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感知郦波老师。

  一个中学生问他掌握那么多的诗词文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郦波笑着回答说:“你问到了我的伤心处,我现在人过中年,最头疼的是老记不住诗词,忘性越来越大。其实,很惭愧,我小时候绝不是学霸。后来醒悟了之后,怎么样才能真正地记住呢?一个词——‘热爱’,当你热爱它的时候,投入它环抱的时候,一点儿难度都没有,如果你只是为了任务的话,是不能入乎其内。唯有这样才能成功。” 在互动中,他还勉励一位提问的学生,趁年少,立人生之大志。 

一个中学生问郦波掌握那么多的诗词文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西和风雅诵艺术社的一位老师问他,当代人为什么要读唐诗宋词?其实,这是许多人都想问的一个问题。

  郦波老师回答说,为什么不读呢?首先我们都是中国人,血脉里有唐诗宋词的基因。读诗词,就能唤醒我们内心的迷茫。之所以迷茫,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出发。对此,许多学者都有见解,简单的理解就是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其次,要知道自己从哪里出发?就从读唐诗宋词开始。 

  诗意并不遥远

  “很受启发,收获很大,今晚的确没有白来。”西和县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听了郦波老师的演讲收益颇多,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很有帮助。正如文化讲坛节目主持人所说,郦波老师对西和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堪称是一部简约版的“西和文化简史”。言辞中,既充满了诗词文化的典雅气韵,又充满了真实、浓郁的生活气息;既不乏深刻、思辨的论述,又满是生动、幽默的表述,让人如饮甘醇,如沐春风。 

西和风雅诵艺术社的一位老师问郦波,当代人为什么要读唐诗宋词?

  以前见郦波老师都是在荧幕上,这一次有机会和郦波老师同台,几位参加飞花令选手均被郦波老师谦虚豁达,风趣幽默,才思泉涌深深感动。这一次,他们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搬到了现场。来自西和县的中小学生、老师、公安民警等飞花令选手走上舞台,轮流背诵传统诗词中含有“巧”字和“女”字的诗句,他们诗情纵横、思如泉涌、对答如流,展现出了丰富的古诗词储备量,让一旁的郦波老师叹为观止。

  晚霞湖畔,追寻祖先的足迹,穿越岁月时光,重温诗经的魅力,感知乞巧文化的博大精深。正如郦波老师曾经讲过的:“诗意并不遥远,诗意可以就是我们正经历着的生活的本身。中国的传统文化,处处不在散发着先哲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强调修身、修心,构造我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带我们寻回生活的本真。”

  乞巧文化之所以传承千年,生生不息,正是因为乞巧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是西和乃至陇南人民长期奋斗的生活写照,是千百年来陇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陇南人民倡导和弘扬的精神追求。 

  来自西和县的中小学生、老师、公安民警等飞花令选手走上舞台,轮流背诵传统诗词中含有“巧”字和“女”字的诗句

郦波老师点评飞花令选手的表现。

  本组照片均由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摄

首页  上一页  [1]  [2]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