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文化考古

嘉峪关长城“修缮记”:从看守到数据监测 精心护素颜

 2019/07/30/ 11: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 丁思

  依托数据精准修缮:长城本体和载体共护

  从此前的探索性抢救保护,到如今的依托数据来精准监测,实现日常管护和预防性保护,是张斌对近几年中国长城保护最深的体会。

  “长城资源调查时,我们对嘉峪关境内43公里长城及周边每个烽火台、关堡、壕堑、每一段长城都设置了身份证编码,这个编码由区域代码、类别码、时代码、顺序码组成,共18位。”张斌说,在长城资源调查数据库中只需输入这个身份证编码,关于该段长城的文字介绍、图片、保存现状等都有详尽的介绍。

  当地还实施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项目,通过气象监测、文物本体及环境监测、安防监控、游客监测、反应性监测等内容,创建“风险监测—综合预报—提前预警—即时处理”的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模式,来随时监测关城病害发展,及时进行治理、保护,最大限度减少各种风险因素对文化遗产造成的危害。

  张斌说,如今,由过去对长城本体的保护,延伸至对长城本体所处的历史环境风貌共同保护,包括长城周边的地貌、冲沟整治、垃圾清理等,做到本体和载体的共同呵护。

  对此,该研究院还于去年启动对长城重点点段的环境治理及个别烽火台、关堡的日常保养维护项目,历时2年,投资200万元。

  “通过不间断地监测、日常保养维护,从源头解决长城的小病,治理好了,就不会生大病,年老的长城才会延年益寿。”张斌说。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对嘉峪关关城进行日常数据监测,以实现预防性保护。(资料图) 钟欣 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