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美文欣赏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立”起来的衣服

 2019/07/19/ 09:4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杨军民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立”起来的衣服

  杨军民

  我的家乡在泾川的一个小山村。我上小学的那一年,家里在川道的居民点上盖了房子,房子是土坯房,除了木料自己花钱买,脱土坯和盖房子的工钱都可以欠在生产队,由父母挣工分陆续还。盖房子的时候,父亲从兰州回来了。父亲带回了两只大木箱子,箱子大小适中,做工也很细致。母亲把衣服往箱子里放,在臭蛋(卫生球)的气息里整理着衣服,像小孩子在玩过家家,挪出来又挪进去,挪进去又挪出来,乐此不疲的样子。

  母亲的姑姑,我们的姑奶奶嫁到了平凉城。有一天,母亲从姑奶奶家回来,脸色绯红,步子轻快,心里似乎藏着一个秘密,看着我们欲言又止。

  吃晚饭的时候,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对父亲说:“他爸,你知道吗,姑姑家的衣服在柜子里是立起来的!”然后眼睛瞪得大大的。父亲在兰州待过,见过些世面,他对母亲说那种装衣服的柜子叫衣柜,衣服是挂在柜子里的,不是立着的。母亲当然知道衣服是挂着的,她这样说是想给我们一个惊喜。即便是挂着衣服的柜子,对她也是新鲜的,因为长那么大她见过的、用过的老式柜子,都是把衣服叠起来平放着的。

  从那一天起,想有一个衣柜,让衣服在柜子里“立”起来的愿望在母亲的心里迅速滋长起来。

  那时候父母在队里挣工分,盖房子的时候欠队里的钱还没还清,自然没钱打家具。

  父亲趁着农闲找了几个人,拉锯的拉锯,抡斧的抡斧,花了一上午时间把老庄子门口的那棵大杨树给伐了。又找来大伯,用一根大锯把木头改成了木板。“哧哧”的拉锯声持续了小半个月。木板一层层垫起来放在棚子里风干。木头干好的时候,父亲把村里的木匠老王请来,斧头锯子的声音,到处飞扬的刨花,还有赶过来出主意、看热闹的邻居们,让平时寂静的小院热闹了起来。母亲跑出跑进地端茶送水,轻捷的身影活力四射。

  忙乎了半个多月,大衣柜做成了,家里热闹得像过节。热闹过后,母亲欢天喜地地往里面放衣服,发现了问题。柜子的两扇门关上有些错位,搬到屋角后柜子老放不稳。原来老王是个半铆子木匠,当时院子不平,柜子是稳的,屋角平了,反倒放不稳了。母亲宽宏大量地说,当时老王也没见过能把衣服“立”起来的柜子,也是难为他了。母亲细心地把柜子垫稳。母亲的衣服总算“立”起来了。

  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们拆了土坯房在原基础上盖了平板房。房子共三间,水刷石的墙裙,苹果绿的门窗,镶着玻璃,竖着钢筋棍。院子也打成了水泥地,别提多气派了。

  临搬新房的时候,母亲听说邻居李婶请了浙江师傅在做家具,她一下就有了主意,让浙江师傅也帮她做一个衣柜。跟李婶一说,李婶很爽快,让我们把木料拿过去。

  师傅是两个瘦小精干的小伙子。他们都是夜间干活,吃大米饭。那几天,我们的大铁锅里第一次蒸上了大米饭。只是师父们昼伏夜出,我们没有看见他们做家具的样子。

  一个礼拜后,衣柜抬回来了,看过的人都竖大拇指。新柜子和老柜子放在一起,一个婀娜多姿,一个抽抽巴巴。自然新柜子抬进了新房子,旧柜子就放在柴房放一些旧衣服了。

  五年前,家里对房子又进行了改造,在平板房的基础上加盖二层,设计了厨卫暖气齐全的小二楼,并请了木工在几个卧室都打了壁橱,一面墙的壁橱,有多少衣服都可以“立”起来。后来,搬家的时候,所有的老家具全部淘汰,唯独留下了那个浙江人打的、母亲用了多年的衣柜。

  那个衣柜饱含着母亲对好日子的渴望,见证着一个家庭的变迁。其实这些年,立起来的何止是衣服,还有我们的好日子呀!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