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美文欣赏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春到黎家河

 2019/07/16/ 10:2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曹鹏伟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春到黎家河

  曹鹏伟

  瓦舍湾要通电?

  通电的消息传到黎家河村的瓦舍湾,这里的村民还没有意识到一个重大的变化即将发生。

  瓦舍湾社是平凉市灵台县邵寨镇黎家河村最偏远的村。因为偏远,且住户少,又分散,导致该社解放半个多世纪都没通电,群众用不了手机,手机没电了,充电就得跑十几里山路去塬上找有电的人家;给牲口粉料,要找辆“奔奔车”跑两小时去邻近的乡镇村庄……有电的生活,是瓦舍湾人梦里都不敢想的事情。

  当镇领导进村和乡亲们商量这事情时,大部分村民有些怀疑,这么好的“电”一分钱不要就拉进村里来,他们跟听神话似的。

  因为路况差,电力工程车开不进来,镇上果断出钱,叫挖掘机、推土机拾掇出一条道路;山峁陡峭,电线杆上不去,群众捋起袖子,喊着号子抬上山;工人们加班加点干活,每逢晌午和下午吃饭时间,群众家里的馍馍、米汤准时送到了工地,村民的热情打动了施工人员,几方面共同用力,要按时把“电”交到村民家里。

  2012年春,经过十五天的奋战,随着一阵响亮的鞭炮声响,电终于拉通了。

  “通电那天,我老爹把灯开关开了又关,关了又开,说看着灯泡扑闪扑闪好看。”村民甄兴科难以忘记老父亲高兴的样子。“在未通电之前,我家点的是煤油灯,煤油买不到,点的是柴油,火旺的时候,烟气呛人。”现在甄兴科家不单安装了电灯,也买了电视机,后来还购置了粉料机,有牲口的邻居都来用。

  瓦舍湾通电是一个开始,黎家河村更大的变化在三年后发生。

  2014年12月底,城乡公交将黎家河村和县城的距离陡然拉近,柏建军老人和老哥王麦成等五个老人坐着这辆“头趟”车进县城逛了一圈。

  “以前要去县城,先花30元雇车到镇上,再乘班车到县上,得两个小时;现在我们坐公交,40分钟就到了,”柏老汉说,“通车的头天,村里像过年一样。”

  通车到县城,为黎家河村打开了接触“外界”的一扇窗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正在一步步唤醒这片岑寂又贫困的土地。

  2015年6月底,黎家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现场,大型的机械来往穿梭,建筑工人正在紧张施工,新家园正在悄然站立起来。

  “盼了新房十多年了,这下心里可算是踏实了!”正在工地上干活的村民田均军是黎家河社的群众,他家的房屋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年久失修,雨天漏水。现在要建起“四拐二”(四室二厅一厨一卫)的新居,田均军难掩心里激动。

  “我们村的房屋大多都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土坯房居多,房子漏水,院墙也倒了,大家对建设新居都有迫切的希望。”村支书王小明是村庄新旧交替的见证者,村里人住得很分散,逢下雨天村里一片泥泞,几乎出不得门,每逢连阴雨,村里人出不去,只好取道陕西省麟游县河西乡,多走10多公里才能到镇上去。

  神奇的一幕伴随着声势浩大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而发生,如今的黎家河村,村舍俨然,广场宽阔,硬化路通向了镇上,也通到了县上,黎家河的群众过上了好日子,说起党的领导,个个赞不绝口。

  再到黎家河村,已经是今年的2月。拔地而起的新村让人感受到一种心花怒放的感动,在新修的新村广场上的村级事务公开栏里,笔者看见村民黎小平正将春节期间村社火队的收支情况清清楚楚誊到两张大幅黄纸上,并排贴到村文化广场边的张贴栏内。

  从1982年包产到户起,黎家河村就成立了村社火队,社火队“主力”由临近的蒋家沟社和黎家河社村民组成,主要为附近的黎家河、蒋家沟和堡子沟三社表演社火,为了保证社火队“财政收支”透明,就成立了社火会,社火会的会长由两社轮流推举人员担任,今年轮到了黎家河社的黎小平。

  今年正月初三下午,村上通过广播将20多名社火队队员喊到村部,黎小红、黎小义兄弟早早准备了各色颜料,开始为大家“打脸子”,两兄弟虽然是“打脸子”的能手,手快还不出错,但一群人的脸谱描完,已经到了黄昏时候。

  一串鞭炮响过之后,盛大的社火演出开始了。按照村上的老传统,社火队每年要挨家挨户耍过100多户人家。

  村里的前支书王小明因病坚持到新村落成后便卸了任,社火队在隔年的正月里去他家耍了一整套“出五关”,这出戏耗时费力,社火队一般是不耍的,但去年黎家河修了路,建了新村,打了翻身仗,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浸透着王小明的心血,乡亲们借此机会表达他们的谢意。

  “我们社火耍得好,但这些年很少到镇上去耍,不是不想去,是路不好走,现在我们村子好了,我们到镇上、县上都能大耍一回!”村支书黎俊科信心十足。

  优美的人居环境,欣欣向荣的各类产业,幸福的村民乐开了怀,这是村民们没有想过的好日子,它近在眼前,鲜润沉实,触手可及。村南的黎家河的水声,也比早些年清灵了许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