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探史揭秘

【文物中的历史】古代兵器:远去的刀光剑影(下)

 2019/07/08/ 09:5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闵媛

【文物中的历史】

古代兵器:远去的刀光剑影(下)

资料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闵媛

  秦琼的锏、敬德的鞭、李元霸的锤,在人们耳熟能详的隋唐演义故事里,这些兵器“打”出了李唐天下。可历史上,击打类兵器却是小字辈,直到唐末五代,才开始在战场上发挥作用。两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骑兵重甲”时代,骑兵对战时,灵活使用鞭、锏,对身穿铠甲的敌人可造成较大杀伤力。宋辽夏金的军队中,都有使用鞭、锏类兵器的记载。

锏(资料图)

  锏  

  很多人喜欢听评书,其中最爱的就有隋唐故事。其中最让人喜欢的一个人物就是好汉秦琼。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秦琼典当兵器的片段令人揪心,而秦琼的兵器——一对金装锏,也因此让人印象深刻。小说和评书里,秦琼的这一对金锏伴随他南征北战,先后在危难中救下了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为李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查阅史料发现:锏直到宋代才作为实战兵器广为应用,唐初尚无人用锏,也就是说秦琼的金锏原来是小说中的杜撰。小说中虽是杜撰,但在现实战争中锏却有实物存在。

  锏,(铁)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宋制四尺为一米二),锏多双锏合用,属于短兵器,利于步战。锏有四棱,上端略小,下端有柄,亦作“简”。锏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运用自如,杀伤力十分可观,即使隔着盔甲也能将人活活砸死。技法上,与刀法剑法接近。出于晋唐之间,以铜或铁制成,形似硬鞭,但锏身无节,锏端无尖。锏体断面成方形,有槽,故有“凹面锏”之称。锏的大小长短,可因人而异(一般在65-80厘米之间)。锏由锏把和锏身组成。锏把与锏身连接处有钢护手。锏身有棱而无刃,棱角突出,每距六七寸有节。锏身顶端尖利可作刺击之用。锏把末端有吞口,如钻形。吞口上系一环环扣上丝弦或牛筋可悬于手腕。

  鞭与锏历代视之为杂兵,因为在短兵器中不及刀、剑用之广,除双鞭双锏外,多配与其他兵器作战,尤其和长兵为伍来使用。

  鞭  

  《武经总要》里有一段记载:“锏其实是兵器家族中‘鞭’的近亲,皆鞭类也。”鞭不应该是驱赶马匹的工具,用皮子制成、柔软似绳索吗?其实,鞭属短兵器械的一种。

  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谓之软鞭。鞭适用于马战与步战。硬鞭一般用于马战,持鞭之将多持双鞭。钢鞭沉重而无刃,以力伤人。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勇。软鞭由镖头、握把、若干铁制鞭节和圆环相连而成。软鞭在晋代即已出现,被认为是猛烈暗器,不易抵御,有7节、9节、13节之分,习惯称九节鞭。其携带方便,使用可长可短,软硬兼施。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