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文化新闻

【兰州故事】兰州人秦维岳: 因一件破衣被嘉庆“简在帝心”

 2019/07/05/ 10:31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首席记者王文元

  上书朝廷,为贡生统一考试时间

  “兰郡多泉水,兹泉味莫加。调羹宜作醢,消暑可烹茶。谷口鸟无数,岩前人几家。我将买闲地,夹路种桃花。”这是秦维岳的诗《红泥泉》。寥寥几句,给我们完美地展现了红泥沟的风情,简直就是一幅水墨画。

  秦维岳(1759年—1839年),字觐东,号晓峰,清代兰州后五泉人。他少年时期,学习用功,诗名远播,为各方人士推崇。秦维岳祖上五世任肃王府锦衣校尉。清军入关后,秦家家道中落,其祖父秦润在水磨沟一带,以植树种田为生。他父亲秦基贵曾是国子监的太学生,返回兰州时从北京购得大量书籍,倡办了官园义学,免费教育贫寒子弟。

  7岁时,秦维岳就被送到了义学读书。青少年时期,秦维岳读书非常刻苦,也逐渐有为民造福的思想。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秦维岳考中举人,在兰山书院学习。此时,兰山书院的山长是“关中四杰”之一的临洮吴镇。他在吴镇的指导下,学习经史和古诗文,经过七年的刻苦攻读,秦维岳学业大有长进。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考中进士,被授职翰林院编修。

  他的同科进士,有著名的学者洪亮吉、邢澍等人,邢澍是武都人,在清代学术史上和张澍齐名,人们称“陇上二澍”。在北京期间,秦维岳和这些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的东西。嘉庆四年(1799年)他被调到英武殿任国史馆纂修。利用这个机会秦维岳得以遍览皇家藏书,学问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当时,各省拔贡赴京参加朝考的时间不统一,而考生的路途远近不一,赶到京师的时间早晚不同,早到的考生往往要等候迟来的考生,给考生们带来极大的不便。秦维岳便专门上书,要求有关部门制定统一的考试时间。

  可见,他是一个敢于直言的人,有着甘肃人的质朴,敢作敢为。

  五泉书院,听雨山房半耕半读

  五泉书院为兰州四大书院之一,也是兰州府立书院,招收生员限于兰州府所属二州、四县,额设生员正课15名、副课10名,童生正课15名、副课10名。1998年通渭路拓建,为保护好文物古迹,将书院中讲堂、明道厅等主要建筑迁至雁滩公园。

  五泉书院的修建者就是秦维岳。嘉庆二十四年,秦维岳母亲去世,他回到了兰州,从此告别了仕途,开始为兰州文化教育事业奔波。他的后半生主要做了两件事情,其一创办了五泉书院,其二编修了《皋兰县续志》。

  在甘肃省布政使屠之申的支持下,秦维岳捐银1000两,作为创办五泉书院的经费。同时,他又多方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今城关区贤后街东端建成了五泉书院。秦维岳先后被聘为兰山、五泉两书院山长,为培养地方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的努力下,五泉书院与省立兰山、求古和县立皋兰书院并称兰州四大书院。

  道光十三年(1833年),秦维岳受知县黄憬之邀,在黄建中所编的《皋兰县志》的基础上精心纂修了《皋兰县续志》,增加了乾嘉道年间兰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的内容,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晚年秦维岳隐居在后五泉,他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听雨山房,在这里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作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为甘肃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那个时代的见证。

  文/图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王文元

首页  上一页  [1]  [2]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