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陇原故事

【溯源甘肃】陇上儒学贤——孔门陇上三学子

 2019/05/24/ 15:1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张小华

  孔门楷模颂千秋

  学成出师后,“三贤”遵循孔子的教诲,开设私塾,在传播儒家学说的同时,大力普及文化知识,为以后天水乃至甘肃深厚的人文根基打下了基础。

  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两庑中,曾经奉祀三位先贤的塑像。《秦州志》载:“(秦州文庙)乡贤祠内有三位夫子的祀像。”

  元末礼部侍郎、明初秦州儒学教授乔宗亮曾为“三贤”作赞诗各一首:壤子徒赞:式是壤侯,昭乎圣徒。执经请益,载道若无。诗书规矩,问学楷模。得时而驾,领袖诸儒。秦子南赞:秦有子南,口赞述作。守道之渊,成德之博。范若铸金,契犹发药。历世明祀,少梁宠爵。石子明赞:在昔石邑,能知所尊。懋修有德,克述无言。鼓箧槐市,扬名里门。此道久视,彼美长存。

  明《巩昌府志》人物卷录有“三贤”姓名字号及历代之封,他们均为“成纪人,孔子弟子,从祀孔子庙庭”。特别强调壤驷赤“笃信守道,为曾子之亚”,石作蜀“从删述,受诗书,多所启予”。

  在1926年初成书的《甘肃人物志》中,主编张维就“孔门三子”论曰:“太史公作《仲尼弟子列传》,采摭经传,论其行事,于言行无可考者,见其姓名而已。秦,西戎之国也。三子者,独能得圣人以为依归,俨然列于受业身通者七十七人之间,声名灿然,施于后世非贤者孰能若此乎!”

  1944年,在甘肃省教育厅发文审定的中小学授课教材《天水县乡土教材资料》中,编者王继尧写道:“秦地邽冀戎族中诞出了壤驷赤(子徒)、秦祖(子南)、石作蜀(子明)等三学子,相约赴山东曲阜,投奔于孔子门下,学成回籍,传授孔子的学术思想,开了中国正统思想文化的先河!”

  改革开放后,《秦州儒门三贤》《秦州陇上“三贤”》和《杏林先贤石作蜀》等文章陆续见诸媒体。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羲皇古城历代诗人传记》中,学者杨育峰除记录“三贤”基本信息外,还留下独到的评价:“壤驷子通晓经诗,注重修养,应时而动,是孔子弟子中的佼佼者,为诸儒学子之人文领袖。”“秦子南为遵守道德的典范。”“石子明勤勉谨慎,形箔如铸金器,美名远近闻名。”

  三贤精神耀陇原

  上引文献资料中出现的冀、秦、陇、伏羌、上邽、成纪等均为不同历史时期甘肃天水的行政建制。《天水三字经》开卷之初罗列了天水的历史沿革:“周孝王,封非子。秦之称,从兹始。各朝代,多更替。或上邽,或成纪。晋以来,秦州地。统领县,亦互异。入民国,州治废。定县名,曰天水。”在“遗迹”篇也有“天水地,属秦封。置上邽,伐西戎”之句。由于年代久远,史料阙如,有关“三贤”的记录并不全面连贯,许多问题尚待详加考辨,但他们都是甘肃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其实,对于“三贤”的籍贯出生地,唐宋学者们早就进行了严密论证,否则古代朝廷也不会草率加封。

  在今天的兰州五泉山公园里,仍有陇上三贤的祠堂。“秦子祠”主祀秦祖,立像总高近3米,塑像端庄,面容平静,墨匾上刻有魏体蓝字“守道成德”,高度概括了这位孔子弟子的一生。两侧墙上,有景清、吴可读等甘肃乡贤13人陪祀,祠外四周有廊柱环绕。“壤驷子祠”主祀壤驷赤,塑像微侧着身子,目光平和,左手持卷,右手挥起,似若正在讲学,一派“陇上儒学贤”气韵,身后匾上四字为“虚心若无”。祠内陪祀王符、皇甫谧、赵充国等甘肃乡贤11人。“石子祠”主祀石作蜀,塑像沉静,衣袍垂拂,匾上字为“懋依有德”,即指其“至德崇儒,斯文乃殊”。

  近几年来,兰州“陇上名人园”内树立从远古到清末时期在甘肃境内生活和工作过的51位历史名人雕塑,孔门甘肃三学子现身其中。

  陇上尊孔学儒“三贤”,是先秦陇上学人的杰出代表。他们从故土秦地出发,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鲁国投奔孔子门下,终于受教成仁。他们回籍后宣扬孔子儒家学说,传播春秋周礼文化,敦教化、移风俗,使秦陇一带文教大兴,人文蔚起。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