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讲座展演

敦煌壁画里的古乐器在文博会甘肃馆“复活”

 2019/05/17/ 10:11 来源:晶报 记者 李婷菊

  敦煌壁画复原乐器、剪纸艺术、《丝路花雨》、“黄河母亲”雕塑、景泰蓝珐琅唐卡……5月16日上午,文博会甘肃主题馆媒体见面会在1号馆举行。本次甘肃省主题馆的面积为300余平方米,分为“敦煌元素版块”和“甘肃文化艺术精品”两大部分,约30种逾500余件文化艺术精品重点展示了甘肃省博物馆 “国家宝藏”系列文物衍生品。

  甘肃省主题馆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策划指导,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精心组织实施。以“唱响丝路精神,展示文化成果”为主题,以千里陇原大地、传承八千年的华夏文明为素材,囊括了史前(马家窑)文化、黄河文化、石窟文化、长城文化、先秦文化等不同历史时期和类型的展品。

  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学海在发布会现场介绍,甘肃主展馆的主要推介内容包括“俄罗斯画家画敦煌”项目、“敦煌壁画古乐器复原”项目、交响乐《敦煌与丝绸之路组曲》以及文创产品推介等。“我们将坚定文化自信,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周学海说。

  亮点一 敦煌壁画古乐器复原项目

  琵琶、中阮、二胡、笛、筝……,现场,观众们可以观赏到敦煌壁画复原古乐器样品和曲目,精美的乐器吸引了不少关重驻足。

  不少观众了解到,箜篌在东汉时由波斯(今伊朗)传入我国,最初为三角形,传入东方称为箜篌,传入西方称为Harp,翻译为竖琴。箜篌在盛唐时达到高峰,后逐渐衰落,十四世纪后逐渐消失,只能在壁画或浮雕中看到图形。

  在今年文博会上,甘肃省博物馆带来了“国家宝藏”系列文物衍生品,观众能在展位上看到国宝级文物铜奔马、中国邮政标志——甘肃嘉峪关魏晋墓驿使图衍生品、中国史前文明的代表作——马家窑彩陶文物复仿制品以及张掖、白银、武威、临夏、天水等市、州提供的东方微笑小沙弥、太阳神车、彩陶、青铜马等作品等文物复仿品。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史册介绍,博物馆馆藏珍贵历史文物、自然标本8万余件(组),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尤以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独具特色。

  亮点二 俄罗斯画家画敦煌项目

  展区展示了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的创作团队设计制作的文创衍生品。陈列了“俄罗斯画家画敦煌”系列、HI-敦煌系列、张掖心意系列、“小飞飞”AR系列、“幻灵煌”九色鹿系列、敦煌壁画复原古乐器系列等敦煌元素文创衍生品。

  展位上展出了8幅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邀请俄罗斯画家创作的“俄罗斯画家画敦煌”系列油画。由俄罗斯实力派画家格里申·亚历山大·巴里斯维奇创作的《反弹琵琶》原作来自于敦煌莫高窟112窟,这幅画的主题是大众熟悉的反弹琵琶的形象,此窟的反弹琵琶伎乐天是莫高窟同类题材中的佼佼者,她双脚拇指翘起似在晃动,以应节拍,这种特殊的舞技,可以看出印度舞蹈留下的影响。

  亮点三 虚拟现实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展位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虚拟试衣镜,将敦煌的服饰“穿在身上”,观众可按照提示随意“换装”,还可侧身、旋转多角度欣赏效果,让体验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观众的互动体验感。

  现场,由读者出版传媒、甘肃教育出版社旗下的“读者晋林工作室”带来的“手工书”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可以撕的书”是手工书的亮点。读者可以一页一页将书页撕开,领略每一页的惊喜,有时是一个挂件、有时是一副剪纸。图书不仅实现了眼睛阅读,更是传递了无限创意的互动视觉艺术。通过手工化制作,让读者动起手来,参与到阅读创造当中。将“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

  晶报记者 李婷菊/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