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美文欣赏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上)——感悟苏东坡

 2019/05/13/ 15:45 来源:华西都市报 于丹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上)

——感悟苏东坡

于丹 摄影 陈羽啸

  于丹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林语堂《苏东坡传》

  谁是苏东坡?我想用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的这段话作为开头。一蓑烟雨任平生,人间有味是清欢。有一种古人,他们是我们的朋友,在我们心塞、烦恼、焦虑的时候,他们如同一杯清茶,让你气定神闲,让你心思清朗。苏东坡,正是这样一个古人。我一直羡慕四川人,你们的老乡太精彩了。从我20岁第一次跟随导师来成都至今,我一次一次地回来。每次回来,我都会想起苏东坡那句话,此心安处是吾乡。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苏东坡这个人,我会说: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一 须知少时拿云志

  谁是苏东坡?问这个问题,中国人就会露出亲切而敬佩的微笑。想想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哪个人,提到他的名字,中国人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也许这句话足以概括苏东坡这个人。一个人有着种种确定的过往的身份,但是一切都不是他生命的全貌。

  谁是苏东坡?我们当代的大学问家季羡林先生总结说:“中国古代赞誉文人有三绝之说。三绝者,诗书画三个方面皆能达到极高水平也,苏轼至少可以说已达到了五绝:诗、书、画、文、词。因此,我们可以说,他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论诗,他为宋代一大家。论文,他是宋八大家之一。论画,笔墨凝重,大气磅礴。论书,他是宋代苏、黄、米、蔡四之首。论词,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

  他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切呢?也许这句话可以解释,“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句话说得足够骄傲吧,为什么他可以陪玉皇大帝?因为他有才华,所以跟玉皇大帝聊,谈天说地不会发怵,难的是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他说我眼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我的眼前人人都是好人,没有谁不好。林语堂分析说,苏东坡这辈子受过那么多的坎坷困顿,这样的人怎么不心怀怨恨呢?林语堂说我明白了,“苏东坡会因事发怒,但是他却不会恨人。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心中。只是不喜爱此等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总之,我们所得的印象是,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这大概算是一把钥匙,让我们打开苏东坡。所以我们要说“一蓑烟雨任平生”,看他走过什么样的人生历程。

  如果你只让我举出唯一一个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代言人,典型的中国士大夫,我一定不会说李白,也不会说杜甫,更不会说陶渊明,这个人必是苏东坡。苏东坡有知识分子的担当,同时在苦难中有一份潇洒的彻悟。他是真正在党争的漩涡中有话语权的人物,儒道释三家在他身上水乳交融。如果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言,苏东坡是最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独善和兼济有时候在他身上是共存的存在,他始终是热情的,爽朗的,他的初心一直清晰,这才是苏东坡的价值,因为他赶上了北宋,所以我们要说一说这个大时代,20岁的苏轼、18岁的苏辙和父亲苏洵出蜀离开眉山,一门三父子在走出巴蜀的时候就注定青史留名。宋太祖开科取试比前朝增加了十倍,“宰相须是读书人”,可以说在宋一代,所有的士大夫都是得了志的文人,所有的文人都是失了意的官员。所以说在宋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最高的理想是出将入相、内圣外王,出外可以做武将,进内朝可以拜宰相,这是多么宏阔的一个梦想。苏东坡走出眉山的时候就是抱着这样的志向。

  宋仁宗嘉祐元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出蜀地赴京师参加进士考试。苏轼兄弟同科进士及第,虽然苏轼未中状元,却受到欧阳修的热情奖掖,一时之间名满天下。嘉祐六年(1061),朝廷任命苏轼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有权连署奏折公文。

  当时,主考官吏部侍郎欧阳修给大家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我们来看看苏东坡用600字写了什么文章?他认为赏罚必须分明,又必须做到立法严但责人宽。有一善,从而赏之,看到老百姓做善事要大加褒奖,要歌颂他的美德,那就是一个道德的典范,让天下人向他学习,因为你告诉他你做了这个开始不容易,但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要善始善终做下去。而这个世道上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看见不好的事情,眼里不能容沙子,还要惩罚他,还要反思他,惩罚并不是说对事,其实它也是要去除背后的机制。这个世界要想进步,一定要能够创新,要能够把一些不好的东西割除,这样惩恶扬善的力量就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力量。

  想一想20岁的苏轼,年纪轻轻就知道,“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所以在可赏可罚之间,他论述说,“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如果奖励多了的话还是一个君子,因为你在鼓励看见人性的优点,鼓励社会百姓一心向善的行为。但可罚不可罚,你答应罚了就未免有一点残忍。苏东坡鼓励大家尽可能扬善,而对于惩戒宽容一点,可赏可不赏你就赏,可罚可不罚就不罚,就像我们今天教育学生有一句话,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鼓励人提升尊严比更多的刑罚要好,这就是年轻的苏轼的观点,这个观点也为他以后成为旧党打下了埋伏。这样的人内心是忠厚的、不残酷的,但你指望他大变革,痛下杀手,雷霆手段,他是做不到的。一个人在少年时候的价值观,跟他的一生选择都有关系。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