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收藏拍卖

兰州耄耋老戏迷无偿捐收藏 将百余件珍贵资料赠给秦腔博物馆

 2019/03/28/ 10:33 来源:兰州晚报 首席记者 马军

耄耋老戏迷无偿捐收藏

将百余件珍贵资料赠给秦腔博物馆

  每日甘肃网3月28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3月27日,耄耋老人刘景恺在家中将自己珍藏的百余件秦腔资料交到中国秦腔博物馆专家陈岚的手中。这些都是老人多年来精心收藏的有关秦腔的资料,其中有剧本、报刊、剧照、磁带光盘,还有一部分是他自己创作的手稿。

  今年87岁的刘景恺是宁县人,受父亲影响,他自幼酷爱秦腔。1958年,刘景恺时任兰州市煤建公司炼焦厂厂长,为了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刘景恺和其他爱好者组织起秦腔和豫剧两个自乐班,切磋技艺,自娱自乐。后来,他们用煤砖搭起舞台,并且购买了演出服装和道具,每周六轮换演出秦腔和豫剧。那时群众文化生活贫乏,每逢周六,邻近的五星坪、上西园、兰工坪的居民成群结队观看他们的演出,场面十分壮观。

  后来刘景恺任单位工会主席,更加激发了对秦腔的热情。他广泛联系兰州肉联厂、新华印刷厂、市政公司等单位进行交流演出,极大地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产生了良好的反响。1994年,已经退休的刘景恺经常去黄河边,遇到了会拉板胡的市政府退休职工王文海,又勾起了刘景恺的戏瘾。冬天在土台上,夏天在树影下,他们又拉又唱,就这样兰州老年人活动中心的第一个秦腔自乐班成立了。王文海任团长,刘景恺任业务团长。

  陈岚说:“此次刘景恺老人捐献的秦腔资料极为珍贵,其中有许多以前老艺人的录音磁带,市面已经十分罕见,为我们将进行的‘中国秦腔音配像’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刘景恺说:“兰州秦腔博物馆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秦腔艺术、普及秦腔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我决定将收藏的这些秦腔资料捐献给这里。”兰州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马军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