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探史揭秘

小小“皮带扣” 沿用四千年

 2019/03/27/ 15:43 来源:广州日报 卜松竹

小小“皮带扣” 沿用四千年

虎头金钩扣龙形玉佩

八节铁芯龙虎玉带钩

  博物馆寻珍录

  在西汉南越王丰富的馆藏中,有一种特别的藏品,个头不大,数量不小,多达30余件。它们就是带钩。

  带钩,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古代用来束腰或佩挂物品的挂钩。它曾经是古人尤其是男性贵族、文人与士兵的日常用品,非常流行;而且历史也很早,目前已知最早的玉带钩出土于4000多年前的良渚遗址。

  虽然从实用性上来说,带钩大约相当于今天的皮带扣。但由于其使用于服装外饰,所以和今天的时装、车标一样,也逐渐演变出一些礼仪和身份区别的意味。

  南越王墓里出土的这批汉代带钩,是当时最高水准的精品。

  “满堂之坐,视钩而异”

  它是身份的象征

  这批带钩中,有一件八节铁芯玉带钩,长19.5厘米,虎头宽4厘米,重197.5克。它出土自墓主人棺椁的头箱,由一根铁柱穿连8块玉而成。钩首为龙头,瘦瘦长长。钩尾为虎头,用一块玉细致地雕刻出老虎的凸眼、直鼻、獠牙、胡须、浓眉。钩身刻有鳞、鳍和缭绕的云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一件非凡的艺术品。

  文物专家们指出,带钩可分为弧形和直形两类。一般均由钩、颈、体、钮四部分组成。弧形钩与环、扣相合以达到束紧连接腰带的目的;直形钩主要用于搭挂连接,也有纯装饰之目的。常见的带钩以青铜铸造居多,也有黄金、白银、铁、玉、石、木等制成的。据现有的资料看,带钩按外形可分为条、棒、铲、琵琶、鸟兽等形状,大的长半米,小的仅有2厘米,以10厘米左右最流行——这个长度跟现在的男士用皮带扣大致相当,可见是在长期的使用中自然形成的方便规格。

  《淮南子》有云:“满堂之坐,视钩而异。”一语道出了其在古代社会中身份标识的作用。按学者王莉的说法,至晚在战国以后,带钩作为装饰已形成一种风气,浮雕、错金、镶金、镂空、包金、鎏金等装饰手法渐次出现。小小的带钩,成了匠人炫技的艺术品。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研究人员王维一分析指出,带钩在墓中共出土36件,其中4件为玉带钩,它们“形体最大,造型精美,做工精致,保存状况好,同出自墓主棺椁中”“代表了汉代玉带钩的最高水准”。如其中一件龙虎并体玉带钩,“玉色青白,质地莹润,造型奇特,虎在钩首,龙居钩尾,两体并连。龙张巨口,虎举利爪,二者共夺一圆环,整个器物构图简练,式样新颖,前所未见。”

  而南越王墓出土的带钩之多、品种之丰富、做工之精美,都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