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探史揭秘

【博之美物】与“觚”的邂逅

 2019/03/21/ 10:0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闵媛

【博之美物】与“觚”的邂逅

木觚(嘉峪关长城博物馆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闵媛

  在纸张发明之前,古人用什么当作书写材料?用树叶、动物的谷壳、骨头,或许是金石,抑或是对竹木的利用——简牍等,其中有一种书写材料并不为人们所熟知,那就是木觚(gū)。那么,“觚”究竟为何物呢?

  作为书写材料的木觚

  觚的家族并不庞大,在古代主要是日常用具,有铜觚和木觚两种。铜觚和木觚,都是以其有棱有角,同称为觚,而在形状、质地和用途上,却是截然各异的。

  木觚,是用竹木制作的书写材料,属于简牍文具一类,通行于战国乃至魏晋时期。铜觚,则是青铜制造的酒器,属于礼器一类,盛行于商周时期。

  作为书写材料的木觚,多以竹、木削成,虽属简牍一类,其形式却与简牍截然不同。按照古代简牍制度,削成较薄较窄的竹片或木片,叫做简;削成较厚较宽的竹板或木板,叫做牍;削成四棱(四面)、六棱(六面)、八棱(八面)的木条,则称为觚。觚的每面都能书写,容纳字数较多,因此,每被用于习字、草拟文稿以及抄录经书充作读物等。唐苏鄂《苏氏演义》称:“觚者,校也。学书之牍,或以记事,削木为之,其形或六面或八面,面面皆可书。以有棱角,遂谓之觚。今或呼小儿学书简为觚木。”

  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西北汉代边关烽燧遗址内,曾发掘出土多件木觚。这也许是某个烽燧一名戍卒反复纂写的一件木觚。穿越到古代,想想那些士兵们用木觚记叙言事是多么不容易,没有纸张的便利,只有一根根木条消除孤寂。

  晋代陆机所写的《文赋》中,有句:“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古代操觚,如同现在的抽出纸张写文章;率尔,乃指轻率,不经意。陆机所写操觚率尔,是说自己的文章没有写好,不能令人满意,表示作者的谦虚。由此可见,觚作为书写材料,晋代还在使用。

  到了宋代,纸张大为流行,而且能制造质量极佳的绘画用纸,简牍已弃用。但用在文人笔下,往往喜欢以旧词替之。如“操觚”一词,每见指为执纸思索写文稿。

  习惯了纸张的我们,想象一下,古人坐着,一手执木,一手执笔,记述言事。

  一件件木觚上面,勾连着历史和过去,我们在这头,古人在那头。

[1]  [2]  下一页  尾页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