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探史揭秘

【溯源甘肃】古丝绸之路上的黑河文明

 2019/03/20/ 11:0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特约撰稿人万有文

  黑河流域农业起源

  早在七八千年前黑河岸畔生活的张掖先民就已开始种植油菜花。在今天的民乐、山丹、肃南和高台的新坝仍然有大片种植的油菜花,尤其在民乐扁都口和山丹军马场一带,一到春天可谓是油菜花的海洋,金灿灿一片,场面颇为壮观。相传种植油菜花的技巧还是从一个叫盘瓠氏的部族学来的。

  近些年,考古工作者在黑河一带进行考古发掘,最引起轰动的就是黑河一带的农业遗迹。其中在张掖民乐东灰山遗址中就挖掘出种类繁多的炭化粮食种粒,其中包括了大麦、小麦、高粱、粟(小米)、稷(黄米)。在同一座遗址中发现如此多种类的粮食,在国内也实属罕见。

  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这里的麦粒与伊朗高原卡拉贾斯达山脉的麦种基因属于同一系列。考古专家们得出结论——东灰山遗址中炭化麦粒很可能来源于西亚。卡拉贾斯达山脉附近种植的小麦是世界上最早的小麦,最早已距今约9000年。

  从《山海经》中记载可知,黄帝部族是一个食五谷的部族,也就是说黄帝部族已经会种植粮食。早期他的部族曾在赤水河畔生活,赤水是发源于昆仑山一带的河流,如果把祁连山既定为古代昆仑山,那么赤水所在范围也基本不过黑河及附近河流之外,黄帝在继承炎帝部族在黑河流域及附近地域内所开创的农业基础上,将其推上一个更为兴盛的局面。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从伏羲氏时期开始,农业的雏形形成,到炎帝部族农业正式形成,以及后来的黄帝部族将农业推上一个新的阶段,到后来的西周国,农业种植已经受到相当重视,已有专门的人来普及、传授农业种植技术。

  《山海经·大荒山经》中就曾记载:“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也就是从周族叔均时我国真正开始农业种植。

  西周国作为我国农业普及者,对黑河流域内的农业有着很深的发展和影响。至于后来,他们东迁,最大可能是由于黑河流域长期遭受洪涝灾害及洪水过后的干旱,使得水土流失,逼迫他们寻找新的更好的耕种地域。这一点在与张掖民乐东灰山遗址,及稍后出现的山丹四坝遗址中体现出来,其文化的传承及文明的延续性来说是一脉相承的。后期由于黑河被少数游牧民族占据,一度被荒芜。直至西汉年间,汉武帝派兵征讨匈奴,收复河西后,黑河一带才重新被开发出来,实施农业耕种。

  黑河流域铜器的发展

  从张掖民乐东灰山遗址中挖掘出的铜器来看,其年代大多在3500—5000年之间。民乐东灰山发现的铜器中,有砷铜器的发现。

  在方步和教授主编的《张掖史略》中,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大胆的对比和猜想。从铜器的发展脉络——红铜、砷铜、青铜来看,我国已发掘的遗址大多都缺少砷铜这一环节。要么从红铜时代直接进入青铜时代,要么就直接进入了青铜时代。而唯独只有东灰山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砷铜器,有15件就含有这种叫砷的元素。正如方步和教授所说,东灰山的这一发现,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对我国早期铜器冶炼存在的空缺年代的补充,也就是说铜器的冶炼技术我国早在500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从武威皇娘娘台、东灰山遗址、酒泉火烧沟遗址出土的铜器分别是红铜、砷铜和青铜,这条脉络清晰地与铜器冶炼技术的发展脉络一脉相承。而且在方步和教授的对比中,我们知道了东灰山遗址的铜器要比叙利亚、以色列、埃及、希腊以及东南欧国家要早。这就说明,早期的铜器冶炼技术很可能是从黑河流域传出的。

  所以说,黑河流域内的铜器,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和发现,而是在“古丝绸之路”这条从远古到今天仍然存走的一条老路上,它把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不单单是在铜器的发展上存在关联,而在更多的文明上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黑河流域是古丝绸之路通道

  黑河流域考古挖掘发现,除张掖民乐东灰山遗址外,还发现的遗址有山丹的四坝遗址,壕北滩遗址和山丹县东乐乡西屯村、城西村早期人类生活遗址,以及高台红崖子乡遗址、张掖黑水国遗址、平原堡遗址、金塔的火石滩遗址等早期人类遗址。从这些遗址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包括燧石,还有各种石制农业用具和生活用具,其中在张掖黑水国遗址中发现较多的石器。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处在部落联盟的时代,在人类能够自由控制火源的基础上,开始刀耕火种的年代。

  从这些遗址的分布来看,是沿着黑河流域一带从东向西发展。从遗迹的发掘情况看,证实了当时在新石器晚期,黑河流域已处在一个繁荣发展的态势。

  黑河流域文明的起源,作为中华历史文明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华夏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单单是在中古代作为我国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它在远古时期更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它与中国文明的起源及历史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毋宁说,整个河西走廊作为各大民族融合的一个熔炉,黑河流域也功不可没。它就像一个中转站,或中间传输系统,把中东一带的西方文明源源不断地传输给中原大陆,同时也把内陆的文明源源不断地传输给国外。这条通道就是我们所说的文明通道——古丝绸之路——黑河流域的必经之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