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文化杂谈

德琪识字:圈

 2019/02/27/ 15:52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提要:有圈,但并不一定都是圈养,即使圈养也不能一直关在圈里。

  “圈”是个多音字。

  《说文》云:“圈,养畜之闲也。从囗卷声,渠篆切。”说白了,就是羊圈、牛圈等等。我给孙子买了一套“成语故事”小画册,一个成语一册,一册就那么五六页。我那天给他讲“亡羊补牢”的时候说,“牢”就是羊圈。还说,老家的羊是不是都关在围栏里,那个围栏就是羊圈。《说文》为证:“牢,闲也,养牛马圈也。”

  老家是纯农业地区,原来家家都养猪养鸡,自然猪有猪圈,鸡有鸡圈。土地承包经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家家都养着牲口,或牛或驴或马或骡子,因为要驮要耕,所以更普遍的是有驴有牛,或有马有牛,或者有骡子有牛,但并不是马有马圈、牛有牛圈、驴有驴圈,骡子有骡子圈,而是混在一起,通称为牲口圈。牲口圈里的所有牲口,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圈子”:一块吃,在同一个槽里吃同样的草料;一块喝,在同一个时间去喝同一条河里的水;一块劳动,牛驴搭配、牛马搭配,都很正常;一块休息,白天在一个树荫下,晚上在一个圈里……

  “圈子”中的“圈”,读若“去远切”,其实就是由“渠篆切”的“圈”引申而来的,而且用不着绕多少个弯子。

  正如上文所述,虽然同在一个“圈子”,但并不都是同一个样子,甚至也不都是同一个类别,而且也并不都是自愿进入这个“圈子”里的。

  怎么进来的呢?“拉”进来的!牛马同圈,非牛马所愿,人之所为也。

  现在最热闹的是微信朋友圈。几年前,我刚加入朋友圈的时候,真的是一脸懵懂、一脸兴奋。现在,任何一个人的朋友圈里,可以说都是人满为患,而且什么人都有,而且有些人你根本不知道他是谁,而且有些人你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进来的。

  是不是当初因为好奇或者无聊见谁都“拉”,是不是当初因为新鲜或者空虚谁“拉”都进,是不是对有些人来说邀请、验证等等就是形同虚设,也都说不清楚了。总之是,有手机的人都有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朋友圈,五湖四海,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也有了很多很多来自朋友圈的信息,古今中外,喜怒哀乐,吃喝拉撒。

  经常有人说“万能的朋友圈”,但谁有勇气说“我的朋友遍天下”?

  有一个骗局,就是让你群发某个信息,用以检测你的朋友圈有谁删除了你,很多人居然就上当了。重要的是,微信也提供了专门的手段,可以让朋友圈的某个人看不到你在朋友圈发的信息,也可以让你看不到朋友圈的某个人在朋友圈发的信息;彻底一点就是,你可以将朋友圈的某个人打入你的黑名单,同样朋友圈里的某个人也可以将你打入他的黑名单。这说明了什么?朋友圈有不喜欢你的人,也有你不喜欢的人。同样,不喜欢你的人可以让你“消失”,你也可以让你不喜欢的人“消失”。

  当初你“拉”进来的,现在你可以把他“踢”出去;当初“拉”你进去的,现在他可以把你“踢”出去。说是朋友圈,其实共同话题非常少,多数人只是高高地挂起,冷冷地看着,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尤其是天花乱坠的产品广告,让人烦不胜烦,想高高地挂起、冷冷地看着都不行。

  很清楚,同在朋友圈,但不一定都是朋友。好在,大家都隔着手机,虽有行同路人者,但并没有人觉得有多尴尬。

  “圈”是个多义字。有圈,但并不一定都是圈养,即使圈养也不能一直关在圈里。有圈子,但有时也要跳出圈子,否则就是画地为牢。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