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美文欣赏

【百花】兰州之韵

 2019/02/14/ 11:0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吕解生

兰州之韵

  吕解生

  作为黄海之滨的江苏盐城人,我对西北名城兰州很是向往。2018年年底,因有老乡在这里工作,便特地到了兰州,领略她的独特风光。朋友告诉我,兰州有“四个一”,是兰州的象征。“四个一”说的是一条河、一座桥、一碗面、一本书。

  一条河,就是穿兰州城而过的黄河;一座桥,指的是兰州的黄河铁桥;一碗面,是兰州牛肉拉面;而一本书,则是多年销量一直居全国之首的《读者》杂志。

  上午,先去了甘肃省博物馆,从博物馆出来,到黄河边上一家比较有名气的牛肉拉面饭店,品尝到了真正的兰州牛肉拉面。

  我们吃的是套餐。面有两种,一细一宽,先后端到桌子上,和萝卜片一起煮的,汤有辣、微辣、不辣的,随客人自定。配的小菜,有苹果、火龙果、西瓜、哈密瓜等水果,还有炝藕片、炝黄瓜、炝包菜、清炒西兰花,当然,分量最多的是牛肉。这些小菜,一起装在一个特制的分有几格的大盘里,还配了一碗萝卜片汤。无论是面还是牛肉,都非常好吃,和以前在其他地方吃的兰州牛肉拉面感觉完全不同。

  饭店门口就是一条河——黄河,不远处就是一座桥——黄河铁桥。

  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关前。铁桥当年由清政府出资,德国客商承建。1908年初春开工,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当时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历经110年风雨的黄河铁桥,现在只作为步行桥。在这座桥和它现如今的上下游10多座桥的下面,就是奔腾流淌着的黄河了。

  铁桥两边的河滩上都是小石头,我想,这些石头一定是经过了长长的旅行和久久的打磨,从遥远的雪山而来。一片片雪花落在冰冰凉的雪山上,正好被青藏高原的太阳照到了,融化了,一滴一滴汇成小溪,一路下来,与无数条这样的小溪流淌到了一起,终于变成了一条河流,完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美行程。

  我对兰州一本书的理解,从《读者》变成了《四库全书》。因为在这儿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兰州有一套原版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原本有7部,最初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的文渊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北京圆明园的文源阁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还有镇江金山寺行宫文宗阁、扬州天宁寺行宫文汇阁和杭州圣因寺行宫文澜阁。后来除了文津阁的在北京和文渊阁的在台北,另外是杭州的半部和兰州的这一部,其他的都毁于战乱。兰州的这一部是1966年10月底,从辽宁运抵甘肃,几经转存,现在的存放地是甘肃按特级文物馆藏标准兴建的。藏书楼参照故宫文渊阁、沈阳文溯阁的建筑样式,外部看起来两层,内部实际上三层。

  在藏书楼的地下室,就是甘肃的镇省之宝文溯阁的《四库全书》的藏身之地了。进入地下室的要求极为严格,不可带手机,要穿鞋套、戴口罩,地下室恒温恒湿,温度保持在10摄氏度,湿度为50%。在贮藏大厅的门外,有一本打开的真迹,放在密封的玻璃展柜里。进入大厅,目测地下书库大概有400多平方米,柔和的光线下,空气中弥漫着清馨怡人的味道。几十个木架上整齐地码放着2005年新制作的1100多个香樟木书箱。原来的金丝楠木做的书匣和书架,仍然空放在沈阳故宫的文溯阁里。而面前这些用香樟木新做的书箱,外表现赤棕色或暗棕色,反射着照明的灯光,幽幽亮亮的,展示着它的高贵、大气、精美和稀有。书箱上还有字,可是工作人员不让靠近。

  离开了九州台文溯阁,看着山下高楼林立的兰州城,我对这块浸透了几千年黄河文化的西北要冲又增添了几分敬佩和好感。我在想,兰州之美,又岂止是“四个一”,兰州的山水形胜、兰州的文化古韵、兰州人的热情友善,自然不是几个一所能表达的。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