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探史揭秘

【溯源甘肃】被遗忘的小月氏

 2019/02/13/ 10:0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刘全波

【溯源甘肃】

被遗忘的小月氏

阳关故址(资料图)

资料图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刘全波

  每当人们谈论起历史上的民族迁徙,总是将鼎鼎有名的迁徙者记下来,因为他们一向被认为是向新世界进军的先锋,是开拓新疆界的英雄,而那些不迁徙者终因默默无名而被遗忘,这些被遗忘的没有话语权的不迁徙者,其实对历史同样重要,甚至更加值得我们关注,比如小月氏。

  历史文献中的小月氏

  本居敦煌、祁连间的月氏,由于受到匈奴的打击,大部分或者说主体西迁了,但是绝对不是全部。在月氏第一次迁徙的时候,敦煌、祁连间就有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号小月氏;在月氏第二次迁徙的时候,更有一部分没有名号的部众,留在了巴里坤草原,再就是伊犁河、楚河流域,以至于班固的《汉书》中都说“乌孙民有塞种、大月氏种”。这些留居原地不曾迁移的月氏人,经常被人遗忘,但是他们是历代民族迁徙过程中的不迁徙者的代表,他们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是月氏文化的保有者,他们的不迁徙,使得他们所保有的月氏文化和新的部落、民族与国家的文化逐渐融合;他们是月氏文化的本地传承者,他们的存在,实现了月氏文化与其他文化如匈奴文化、乌孙文化、汉文化等的融合。

  《汉书·霍去病传》记载了西汉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第二次出兵河西时的情况,霍去病所带领的军队与小月氏发生了军事冲突,这支小月氏应是月氏西迁时期留在敦煌、祁连间的余众,这支小月氏的具体聚居地在居延附近,但是具体此居延指的是居延县、居延泽、居延置还是居延水,多有不同的解释。

  《汉书·赵充国传》两次记载到小月氏,且不是一个地区的小月氏。第一次记载的是阳关西南的小月氏,此部小月氏已经和羌人融合在了一起,其首领狼何被封为羌侯,此部小月氏计划秋后马肥之时,联合匈奴攻击鄯善、敦煌,阻断丝绸之路,幸好赵充国及早发现了他们的阴谋。通过这个记载,我们知道在敦煌阳关附近有已经羌化了的小月氏部落,且其首领姓狼,但是月氏人多半是以“支”为姓,可见此部落羌化严重,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成了羌人。《赵充国传》第二次提及小月氏,是记载了神爵元年(公元前60年)小月氏部落帮助汉朝平定羌人叛乱的事情,婼、月氏兵四千人,可见此时此刻的小月氏部落的状况,应有几千户以上,万余人的规模,这支小月氏部落的聚居地区是在酒泉附近。

  《后汉书·窦融传》记载了窦融统治区的小月氏人,窦融是两汉之交的名臣,后被推为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据境自保,刘秀称帝后,窦融归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公元32年),光武帝率军征讨隗嚣,窦融率数万军队帮助攻打隗嚣,而窦融所率领的军队里就有小月氏兵,具体数量没法考证,但是此时河西附近无疑是有小月氏部落活动的。这些小月氏人被动或主动地融入窦融的军队中,并且在平定叛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他们勇猛善战。

  《后汉书·西羌传》对月氏的记载更为集中,它首先回顾了月氏的发展历史,其次就是介绍了位于湟中的小月氏部落,这支部落是霍去病破匈奴之后迁徙而来的,与汉人杂错居住,但是他们的饮食语言略与羌同,其大部落有七支,胜兵有九千多人,按照一家四五口人的规模来计算,这支小月氏差不多有四五万人,人数不算少,实力不算弱。

  另外还有部分小月氏胡人在张掖附近居住,亦有数百户,被称为“义从胡”,而此“义从胡”与邓训关系密切。《后汉书·邓训传》将张掖地区的小月氏部落为何被称为“义从胡”的缘由做了清楚的说明,张掖附近的小月氏胡有胜兵二三千人,人口可达万余人,这些小月氏胡人,皆勇健富强,每每与羌人作战,常常可以以少胜多,可见其战斗力之强。但是,他们与汉朝的关系也是时好时坏,后来这些小月氏部落受到羌人的联合攻击,无处躲藏,邓训开城门将他们的妇孺老幼保护起来。小月氏躲过一难,之后感激邓训的恩德,表示愿意受邓训所代表的汉朝驱使,邓训从其中选了数百人,主要是年轻勇敢者,加以训练,称之为“义从”,“义从胡”亦由此得名。

  到了东汉后期,部分小月氏人曾起兵叛乱。《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传》载:“中平元年……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关群盗反叛,遂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泠征。伯玉等乃劫致金城人边章、韩遂,使专任军政,共杀金城太守陈懿,攻烧州郡。”北宫伯玉是一个义从胡,他带领群盗反叛,声势浩大,他们甚至杀了护羌校尉、金城太守等。后来割据西凉的韩遂、马腾,帐下亦是有较多的西羌兵,而其中必然是有月氏兵的,而此时期,月氏人或许不再称自己为月氏人了,而是义从胡。

  董卓是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其晚年的形象,但是此董卓早年亦是英雄豪迈,杀掉自己家的耕牛让诸羌酋帅享用,诸酋帅感激董卓的真情厚谊,带来百千头牛羊致谢。河湟羌胡起义中,董卓为破虏将军,在天水一带镇压羌胡,数年中迅速发展起来,其帐下聚集、收留、招降了大批“湟中义从及秦胡兵”。后来,东汉政府多次想要解除董卓的兵权,调其回内地任职,董卓皆托言诸胡不从,不肯赴任。总之,董卓借助小月氏等西羌兵,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东汉末年战斗力最强的军阀。而后来董卓杀进洛阳,执掌天下之时,这些湟中义从胡等也就随着董卓一并进入关中乃至中原,董卓败亡后,这些小月氏胡人部落并未离散,而是以部落为单位散居于中原诸地。

  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之时,凉州诸地还有成部落的小月氏胡人,他们甚至愿意出兵帮助诸葛亮进攻曹魏。《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载:“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先驱。”可见,河西之地的小月氏胡人虽然一部分随着董卓进入了中原,仍有部分人马留在凉州。

  其实,曾经强大的月氏人的活动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敦煌、祁连间”,在中国西北的广阔天地里面,都有月氏的身影,也正因为月氏的分布极广,所以当月氏的主体西迁之时,有大量的月氏人由于各种原因留存下来。

  通过对小月氏部落的考察,我们目前至少可以知道这几个地区是有着成部落的月氏人生活着的。第一地区就是伊犁河、楚河流域,当月氏第二次西迁之时,有一部分民众没有迁徙,以至于乌孙的民众里面有“月氏种”;第二个地区是巴里坤草原、吐鲁番盆地,这个地方亦是大月氏的一个重要聚居区,后来这里的小月氏部落被汉武帝迁徙至酒泉一带;第三个地区,据《霍去病传》可知居延附近亦有小月氏部落;第四个地区,据《赵充国传》可知,阳关附近亦有小月氏种;第五个地区,据《西羌传》可知湟中地区有小月氏部落,且人口数量众多,是后来最重要的小月氏聚居地;第六个地区,张掖有小月氏万余人,且被称为“义从胡”。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