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文化考古

长城以北有我们“更老的老家” 聚焦西辽河流域5000年前“天坛”

 2019/01/28/ 14:33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刘勇 毕玉才

  1.西辽河流域发现的5000年前 “天坛鼻祖”

  “红山文化已经发掘的祭祀遗址有五处:喀左县东山嘴、敖汉旗草帽山、牛河梁、朝阳龙城区半拉山以及建平县东山岗。时间都属距今约5000—5500年的红山文化晚期。”考古学家、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组长郭大顺告诉记者。

  山海关外的辽西一直被视为古文化的偏远地区,就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来说,文献记载很少。然而,早在20世纪初,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就在内蒙古赤峰市郊那片褐红色的山峦,嗅到了远古文明的气息;在1953年,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李济就提出了“长城以北列祖列宗”的观点,并敦促同行:“我们应当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腿,到长城以北去找中国古代史的资料,那里有我们更老的老家。”

  “老家”的气息从朝阳喀左露出端倪。1979年,辽宁文物普查开始,郭大顺被任命为朝阳喀左队队长。其时,他正在西安参加中国考古学会成立大会,家都没回,坐了一天一夜火车,赶到喀左县平房子公社,与17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员一起,把全县21个公社跑了个遍。

  辽西朝阳与内蒙古赤峰山水相连,鸡犬相闻,是红山文化富集区。他举着刚采集到的彩陶片,鼓励队员要格外注意发现红山文化遗迹。正是由于他的仔细,这次普查共发现各类遗址609处,其中就有喀左东山嘴祭祀遗址。

  东山嘴是考古专家最早确认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坐落于喀左县城东北郊、大凌河西岸一南北走向的高岗上,1980年、1982年作了两个年度的发掘。祭坛在中部主体的南部,为正圆形,直径约2.5米,坛面满铺较小的鹅卵石,坛的边缘以石片镶砌,石片不规则,但靠外侧的一边有细加工,使坛的圆形外边缘甚为齐整。祭坛以北约15米,为一近于正方形的石砌建筑址,南北宽9.5米,东西长11.8米。遗址中部主体的两侧各有东西对称,仅保留一至两层砌石的外界墙和堆石等附属建筑遗迹。

  这个发现轰动了中国考古界。1983年,苏秉琦亲自到辽西,并将这一发现与中国文明起源相联系,一是将这些祭祀遗址的类型和配套组合规律与中国古代祭祀礼仪相联系,“远在距今5000年到3000年间,生活在大凌河上游广大地域的人们,是否曾经利用它们举行重大的仪式,即类似古人传说的‘郊’‘燎’‘禘’等祭祀活动?”二是将这些祭祀遗存的形制、布局与后世同类遗存如明清时期京师的天坛相比较,发现坛的平面图前部像圜丘,后部像祈年殿方基。

  就在他走后不久,在他称为“金三角”的喀左、建平、凌源三县交界处,一个方圆50平方公里的远古文化遗迹辉煌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牛河梁第二地点的祭坛除了圆形和露天两个基本特征以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大,外圈直径22米,为东山嘴祭坛的近10倍;二是用料讲究,不同于诸多积石冢就近采用的灰岩和砂岩,而为远地运输而来的玄武岩石质,且都为五棱体石柱型,质地甚坚硬,色泽为统一的淡红色;三是构筑独特,坛界的砌筑方式为将石料立置而非通常石构建筑所用的平砌,形成如石栅的效果;四是结构严谨,坛体所起三层,层层有高起,略成台状;五是位置居中,就同一地点看,祭坛位于该地点所在山岗的正中。东西侧各布置两个积石冢。

  专门研究故宫建筑制度的于倬云看到现场后一锤定音:牛河梁的祭坛就是中国古代建筑三台的“鼻祖”。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