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历史名人

丰子恺 何止是一位漫画大家

 2019/01/23/ 11:25 来源:新民晚报 王一竹

  教惟以爱 善化人间

  丰子恺曾写“艺术以仁为本”“胸怀芳菲悱恻,以全人类为心的大人格”“能活用护生,既能爱人”。“护生者,护心也。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这是护生的主要目的。”《护生画集》共六册,共四百五十幅,是一部前后创作长达四十六年(1927-1973)的画册。丰子恺用利落果敢的线条,寥寥数笔就勾画出高尚的人格和深远的思想,简单朴素中画出矜恤和仁爱之情,用艺术的手段将佛教中慈悲仁爱、劝人从善戒杀的基本主张得以广泛流布。

  1928年,丰子恺为祝贺恩师弘一大师五十寿辰,寄去了自己精心绘制的五十幅护生画。十年后,第二集《护生画集》完成,共六十幅。弘一大师非常高兴,为画集配字,并回信:“朽人七十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岁时,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岁时,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收到恩师之函,丰子恺回信:“世寿所许,定当遵嘱”。从丰子恺三十岁到七十五岁,从安居物阜民丰的江南到八年抗战的流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动荡不安的十年浩劫,他从不敢忘记自己对恩师的那句承诺。“护生即护心,慈悲在心,随处皆可作画”,在创作条件最困难的文革期间,丰子恺被批斗、坐“牛棚”、被下放,一次次受到身体与心理上的双重摧残,他没有任何的抱怨、没有放弃希望,他为自己寻找创作《护生画集》第六集的条件。终于在他辞世前一年完成了恩师的重嘱。

  在第六集中,丰子恺在第一幅安排了《马恋其母》,最后一幅安排了《首尾就烹》。作家席慕蓉看完这一集这么形容:“温和慈悲的心肠显现到了极点,热烈天真的胸怀到了最后最高的境界……每一笔每一句都如冬阳,让人从心里得到启示,得到温暖。”“以恋母始,以护子终,艺术家的特别安排,不就在这里吗?生命的一切都为了延续,艺术的最终目的应该也是为了这个。汲取上一代的精华,寄望下一代能够知道、明白,并且再发扬光大,大我的逐渐成熟,小我的生存才有意思,永恒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大众艺术 曲高和众

  丰子恺作为二十世纪推广大众艺术的笃行者,他主张“艺术的人生化”“人生的艺术化”。他以真诚平易的热情将“艺术”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情趣丰盈,内蕴精粹。如他所说:“美术是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美术跟到哪里。”“文艺之事,无论绘画,无论文学,无论音乐,都要与生活相关联,都是生活的反映,都要具有艺术的形式,表达的技巧与最重要的思想感情。艺术缺乏了这一点,就都变成机械的,无聊的雕虫小技。”

  丰子恺先生认为艺术不只是供少数知识阶级观赏的装饰品,它面对的是人民大众,既要“曲高”,也要“和众”。“我们必须把曲的高低,难易,和和者众寡的关系分别清楚:须知高的曲不一定难,低的曲也不一定宜;反之难的曲不一定高,易的曲也不一定低。故高低与难易是不相关的两事。又须知和寡不是为了曲高的之故,是为了曲难之故;和众不是为了曲低之故,乃为了曲易之故。”只有做到了“和众”,才能实现艺术的大众化及现实化,才能真正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从而满足艺术审美的“曲高”,才能拥有隽永的生命力。

  最后借用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先生描述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月暗小西湖路,夜花深处一灯归”来形容丰先生的艺术:“广袤的夏夜星空,两个打着灯笼的小姑娘在寻找归家的路,这也是大众寻找艺术之路,而丰先生的艺术就是这盏灯,虽微弱却坚定地照亮着前进的路……”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