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文化新闻

【深读】通渭书画 丹青墨韵走出产业之路

 2018/09/03/ 11:19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魏娟

  2 书画新产业 创业又脱贫

  刘永强继续转转看看,熙熙攘攘的书画展上,来了很多书画家,也来了更多买字买画的人。他花80元买了一幅字,又来到马路对面悦心书画村的张万昌书法工作室。张万昌也是鸡川镇人,已经开了两三年工作室,在当地小有名气。

  在家乡的熏陶下,张万昌从小就爱写字,家里有一本祖辈留传下来的柳体字帖,他照着写,小学时,过年家里大门口的春联就是他写的。“我上世纪80年代上小学,每天都有一节大楷课,上中学时,已经可以用小楷写周记了”。

  张万昌种地之余,经常在家练字、写字,渐渐有了名气,有人慕名而来求字。10多年后,他开始走上了专业书法家之路,两年前开了工作室。工作室里,挂着甘肃省新闻出版总局和读者出版集团颁发给他的“耕读人家”牌匾。

  通渭人爱字成风,写字也成风,现在成为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人数,通渭是全省第一,而成为省书协会员的人数,在省内各县中通渭又是第一。通渭县现有书画创作人员1万多人,其中中美协会员7人、中书协会员42人,省美协会员82人、省书协会员98人。

  书法有市场,书法家就多,书法家多,书法产业也易形成。2003年就已经开工作室的雷岩是通渭本地画家,省美协会员。他从小就跟着老师写字画画,画的小写意、山水花鸟作品也在当地有一定市场,“收入还算可以,好的时候一年十几万、二十万,一般的时候不到十万吧。”

  除了书画家,还有许多爱好书画的年轻人,返回到故乡的土地上进行创业。31岁的王武通3年多前回到通渭,开起了“赞华艺术廊”。“我爷爷、父亲都爱字画,受他们的熏陶我也喜欢,但自己写得并不好”,在他的画廊里,挂着家传的4幅书法作品,虽然历经岁月,纸张已经发黄,但字迹清晰优美,“这是无价之宝,不卖只欣赏”。

  以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4年前回到家乡,看到书画市场如火如荼,就放弃了打工,开了这家画廊,“一年差不多赚10来万,收入绝对比以前打工上班好多了。”他经常去外地收画、看画,跑了全国很多书画市场,看过之后就觉得:“以从业人员和市场规模来看,通渭的书画市场在全国不敢说第一,但说第二没问题。”

  说起自己开画廊,王武通第一个感谢悦心书画村,“这里开店前两年不收房租,你只要来开,就给你一个铺面,等开起来稳定了,第三年之后才交房租。这样的优惠条件,给了我们年轻人很好的创业机会。”如果一开始就要高额的房租,他也出不起那么多钱。

  兴建悦心书画村的人叫廉牛辉,他是通渭县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一位农民企业家,同样对书画文化十分热爱。书画村总投资3.6亿元,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集书画培训、展览、营销为一体,不仅推进了通渭书画产业升级,而且激发了书画好家的创业热潮。

  书画村里,组建了全省首家画廊协会和画廊联盟,已有260家画廊和168名市级以上书协、美协创作人员加盟,30多名国内知名书画家也在这里建立名师工作室,书画交易辐射陕、甘、宁、青、新等多个省区。

  与此同时,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在背后推动着书画产业的形成。通渭县总投资43.6亿元、占地3000亩的书画产业园里,目前已建成悦心国际书画村、书画文玩城等一批书画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和20个陇中风情书画采风基地,正在打造集书画会展、培训、创作、收藏、装裱、推介、拍卖、销售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3 创建名品牌 长宜放眼量

  书画艺术的繁荣,促进了书画产业的发展。画廊一家接着一家,经营的品种也开始按照专业分类布置,有的专门经营名人字画,有的专业装裱,有的经销玉石印章和笔墨纸砚,有的则拓宽领域,把书画艺术融入到锦帐制作工艺之中,生意也十分火爆。

  通渭的画廊大部分还开展书画交流活动,王蒙、贾平凹、张贤亮、汪国真、刘艺、权希军、旭宇、吴善璋等300多位文学、书画艺术知名人士曾来通渭采风交流、讲学献艺。全县还经常组织以书画为主题的送文化下乡和笔会交流等活动,张万昌也常常参加这样的活动,免费送春联、字画给村民们。

  连续举办的八届通渭书画艺术节上,每年都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书画家、拍卖行、书画经纪人等前来参加。王武通连续参加了四届书画艺术节,看着一年比一年规模大、影响力广,“这两天县城的宾馆都住满了”。他指着门口的四幅条屏说,这是刚刚卖出去的,一个外地顾客花两万元买了本地书法家的作品。

  让四面八方的人走进来的同时,通渭也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政府埋单,让“通渭书画”这张品牌走向全国。近年来,通渭县先后在兰州、北京、天津、西安等地举办各类展览360余次,展出作品6万余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通渭农民书画展、农民书画晋京展、第三届甘肃农民书画展等。

  通渭已经获得了“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等称号。2016年12月,又获批筹建“全国书画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目前,全县已注册成立文化产业、硬笔书法、收藏家、文房四宝、教育书画等13个行业协会。发展文化企业67家、画廊480多家、书画装裱店120多家。全县书画年交易量达60万件、交易额达10亿元以上。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来到通渭后,感动于百姓对书画的热情,称赞通渭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书画市场,“艺术需要社会性,这是艺术市场形成的广泛的、扎实的基础。这里有厚实的传统、政府的支持、所有人的积极参与。”

  同时,他毫不讳言地指出:“通渭书画市场需要品牌项目的引领,必须要建立高端的市场,提升品牌价值。简言之,就是要学术引领产业。”他坦言,目前国内的书画产业低端市场多,大部分是东市5元买进、西市6元卖出。真正要形成完善的书画市场,不能赚快钱,要慢慢培植,进行学术形象的运作,进行艺术作品管理,以艺术家为中心、打造高端高质量产品,形成一个完备的产业链。如果只卖画,是很难长久的。

  张江舟建议:“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中,参与人数最多、交易量最大,通渭的书画市场不能拘泥于省内、国内,更要有国际化视野,把好的作品带出去推向国际市场。书画家提高学术质量,画廊经纪人和老板放眼全球,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全方位的推动。”

  文/图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魏娟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