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探史揭秘

【溯源甘肃】山丹县四坝滩:史前东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中转站

 2018/06/27/ 10:1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特约撰稿人 寇克英

“四坝文化”彩陶菱形折线纹壶

“四坝文化”彩陶折线三角纹牛头罐

  “四坝文化”的渊薮与传播

  受当时考古发掘的条件所限,安志敏先生的考证虽然为“四坝文化”正了名,却未能揭示出这一文化类型的流变。作为一处陶器、石器出土丰富的遗址,它并非独立于世,必然有因袭和演变的过程。随着同一文化带上诸多史前文化遗址的发现,史学界渐渐揭开了“四坝文化”的帷幕。

  1953年,在古山丹河南岸的山羊堡滩发现大量的石器和陶器,其后出土过较大石锄。出土文物与四坝滩遗址相同。

  1976年,山丹县新河东门村社员平田整地时发现彩陶。上交文化馆。同年,县城东南十里堡林发现一土坑墓葬,出土彩陶四件,经鉴定。均为四坝类型。

  1987年,山丹县文化工作者在县城南约4公里的壕北滩明长城南北、山丹农场东西两侧发现一处范围很大的古文化遗址,出土了彩陶器物,发现窑址、炉灶和石臼等生活用具,初步确认为四坝类型。

  在民乐县东灰山、西灰山、寨乡楼庄村过会台、玉门火烧沟、安西鹰窝村、酒泉干骨崖、西河滩等地均发现了四坝类型遗址。其中玉门火烧沟和民乐东灰山遗址,为考察四坝文化的渊源与流变提供了翔实材料。

  火烧沟是玉门市清泉乡一个古老的地名,位于312国道边,距玉门市区20公里,因其地沟壑纵横,山峦起伏,而山沟山峁又多呈火红色,所以将其地命名为火烧沟。1976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在玉门火烧沟清理墓葬312座,出土铜器200余件,陶器近千件,还发现有精制加工的金、银耳环以及玉器等。陶器与四坝文化一脉相承,而大量铜器的发掘,考古界修正了安志敏对四坝文化的类型认识,断定四坝文化是一支青铜时代的文化。世界冶金史上,青铜文化之前还存在一个冶炼和使用砷铜的时期,是由红铜到青铜的过渡期,而砷铜、红铜的使用最早在西亚、南欧、北非等地普遍发现。有的学者提出,青铜文化是由西向东的传播的过程。如果这一观点成立,玉门火烧沟遗址无疑是承担了中转站的作用。

  从陶器传播来看,四坝文化承袭了黄河流域的马厂文化及相邻的齐家文化无疑,而后又向西延伸,一直传播到古塔里木河边的新疆哈密等地。从铜器使用看,玉门火烧沟、民乐东灰山出土的铜器远比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多,应该有一个渐次由西向东传播的过程。这种史前文化中的双向交流,也许是后来丝绸之路开通的前导。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